2019年12月以来,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乃是全球的疫情——2019新型冠状病毒。截止2020年1月31日上午10点47分,全国确诊人数高达9720人,另有15238位疑似病例,此外,共有213人罹难,但可喜的是已经有178人治愈出院。或许有很多人觉得,目前死亡的人数还是高于治愈的人数的,但我觉得,大家应该看到好的一面,那就是较昨日相比,死亡人数增加量为43人,但治愈人数则增加了54人,治愈人数已经超过了死亡人数。
其实最近一个月以来,大家都在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,甚至连过年的心思都淡了很多,就更别说外出游玩和聚会了。但必须要说,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,在赶上春节这个特殊时期后,的确增加其危害性和传染性。不过,可喜的是现如今已经是2020年,不再是2003年;现在我们的防疫能力和技术也不是当初非典那种程度;如今我们的信息技术也不再是当年那种只能靠人工排查的阶段了。
或许现如今很多的年轻人,比如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,已经对当年那场席卷全球的“非典”疫情没什么印象了,甚至都没有赶上,但作为亲历者我们还是对当年的“非典”印象深刻的。当年的“非典”疫情患病人数为8069人,死亡人数774人,致死率约为9.6%。相比较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“非典”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关于追查患病人员的难度,想当年,社区工作者都是挨家挨户去检查和问询,就怕有个闪失,而今天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在发生改变。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“患者同程查询”已经在朋友圈不断刷屏了,通过这种工具,大家可以了解自己所乘坐的飞机、火车、轮船等公共交通中是否出现了患病人员,方便自己进行主动隔离,保证所有人的健康。
其实说到这里,咱们还真的需要扩展说说了。
其实最近一些年以来,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,所有的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都有迹可循。举个例子,2011年6月1日开始,火车动车组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;2012年元旦起,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,自此之后,在中国乘坐火车都是可以追溯的。火车如此,飞机就更不要说了。除了火车之外,其实很多大城市中越来越普遍的地铁和公交车也是可以追溯的,因为大家现在都习惯扫码乘坐地铁或公交车了,而这些二维码无论是绑定的支付宝还是微信,都能关联到大家的身份证号码,也就关联到了我们每个人。
在疫情发生之后,这种可追溯就非常方便了,在得知患者的身份信息之后,通过其出行的轨迹完全可以找到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,然后再进行精准的隔离,就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对疫情控制,可以说非常的方便。
除了精准的定位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,我们现在其实在网络上也能非常明白、精确地看到自己所在城市患病人员的最新情况,有多少人确诊了,有多少疑似病例,有多少人罹难,有多少人治愈,相比昨天这些数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,一目了然,谁也不能骗人,谁也别忽悠。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进步。
2020年1月28日晚,中央电视台《新闻1+1》栏目中,主持人连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。李院士也提到了信息化给我们控制疫情带来的便利和进步,她说: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要关注这一类人,他们自己没有感觉到接触有疫情的人,事实上他已经接触到了感染者,所以他就感染了,但他又不知道。这个事情给我们预防带来很大难度,但现在我们有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法,就是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,就是你本人不知道你周围的人是感染者,但是大数据它会告诉你,你作为接触的人可能是疫情感染者。今天在浙江也碰到一位,他本人说他患病了,他说我从来没接触到武汉来的人,也没有接触到什么感染者,但是他被感染了。然后我们从大数据一查,发现他已经接触了三位是来自于武汉疫区的,所以现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把每一个人的流动情况可以摸得很清楚,所以我们现在同SARS时不一样了,有这样好的现代化技术和手段,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,发挥它的作用来更好的发现传染源,控制传染源。
正向我们在之前说的,当年的“非典”疫情患病人数为8069人,死亡人数774人,致死率约为9.6%。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现如今的确诊人数已经高于“非典”了,如果我们悲观一点来看,其死亡人数或许有高于非典死亡人数的可能性存在,但其致死率一定会低于非典的,而其原因必然是中国在抗病毒、防疫情方面的进步,在这其中,信息化和大数据的领域的进步也必不可少。